陜西理工大學:構建“12345”模式塑新人 推動“一站式”社區高質量發展
陜西理工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以黨建引領培根鑄魂,以空間重構與數智賦能為雙引擎,以三全育人理念為指引,以學生“四自教育”為支撐,以五育融合為路徑,探索形成“一核雙引三全四自五育”的“12345”“一站式”學生社區育人模式,構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浸潤式、全覆蓋、可持續”育人生態,深入推動“一站式”學生社區高質量發展。
一、黨建引領鑄魂,夯實社區育人根基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健全黨委工作機制。陜西理工大學黨委高度重視“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制定《學校“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方案》,成立以書記、校長為雙組長,職能部門負責人和二級學院、書院黨政領導為成員的“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領導小組,牽頭落實“一站式”學生社區各項工作。二是強化組織建設,優化社區黨組織架構。根據“一校兩區多站”的“一站式”學生社區總體空間布局,成立學校社區黨委,逐步實現“學院黨委——專業黨支部——班級團支部”縱向管理體制與“社區黨委—社區功能型黨支部—社區功能型團支部”橫向服務體系的融合,構建“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的學生社區黨建模式。三是創新社區黨建方式,打造黨建活動品牌。學校依托學生所在樓宇,創建“黨員示范宿舍”,充分發揮“頭雁”效應,引導學生黨員在社區扮演好黨的創新理論宣講員、學業發展領航員、安全穩定守護員。
二、雙擎驅動賦能,提升智慧治理效能
陜西理工大學秉持“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的工作理念,堅持共享共建共用的工作原則,統籌布局學校育人空間、環境和資源,實現物理空間升級和數字賦能增效。
一是優化育人場域布局,滿足學生多元個性需求。學校建成南校區2500㎡社區中心區域與北校區700㎡“書院+社區”育人場所,形成“一校兩區多站”的社區物理空間。社區中心區域建成集“服務、學習、交流、活動”于一體的“一站式”學生社區大廳,涵蓋學業支持、國防教育、學生資助、信管服務、后勤保障、權益維護、就業指導、心理輔導、自習閱讀、社區活動等30余項內容。在學生社區建成共享書吧、黨員活動室、就業面試室、學業輔導室、談心談話室、心理健康功能室等功能區,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社區購置全自動洗衣機、直飲水機、自動售貨機等舒適便捷的生活設施,提升學生居住幸福感。
二是發揮數智賦能優勢,實現管理服務雙輪驅動。學校堅持“數據驅動、精準服務”理念,積極打造“智慧學工”一體化平臺,實現“學工管理系統”與“我在陜理工”移動端深度融合,構建起“管理端+服務端”雙輪驅動的數智化育人場景,推動社區治理從“經驗決策”向“數據賦能”轉型升級;構建“管理端”智能中樞,提升社區治理效能。通過安全研判防控系統綜合視頻監控、道閘、人臉識別等系統,引入智能集成調度、AR實景沉浸等新技術,構建“一圖、一網、一平臺”的數字化校園安全綜合防控體系,為學生安全成長“保駕護航”;創新“服務端”應用場景,增強學生獲得感。線上服務大廳設置接訴即辦管理、功能室預約與評價、獎助證明自動生成等功能,實現“網端應答”學生的“指尖需求”。
三、聚合育人力量,推動三全育人實效
一是全員下沉,凝聚育人合力。陜西理工大學聚合全員力量,踐行“一線規則”,形成“校院領導定期深入、輔導員全時入駐、班主任和本科生導師常態進駐”的學生社區工作模式。統籌后勤保障部、教務處、學工部、武裝部等部門進駐社區,解決學生急難愁盼問題,探索本校的“楓橋經驗”。學校在社區設立“校領導接待室”“輔導員工作室”“生涯規劃指導室”等新場域,為各種力量下沉提供空間保障。二是全程貫通,形成育人閉環。學校結合南北校區“學院+書院”雙軌運行的特點,依托北校區學生公寓“兩室一站一坊”多功能區和南校區“一站式”學生社區服務大廳,構建全周期育人鏈條,實現“成長不斷線”。三是全方位銜接,構建育人共同體,創建平安校園。整合校內外資源,聯合地方政府、企業和各界校友建立“社區實踐育人聯盟”,攜手屬地公安部門設立“社區警務室”,與地方消防部門共建“微型消防站”,配備駐校消防員,聯合屬地醫院打造“小通健康驛站”,與地方銀行、公安部門建立“反洗錢宣傳教育基地”,多方協同為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著力打造“平安社區”。有效化解各類潛在矛盾,實現學生網絡輿情事件“零發酵”、安全事故“零發生”。
四、“四自教育”深化,激發成長內生動力
一是發揮學生“四自”作用,構建社區學生自治體系。出臺《學生社區“五級”網格化管理隊伍建設方案》,成立學生自治委員會,建設網格化工作學生隊伍,健全“院系-樓棟-樓層-宿舍-學生”五級網格化管理機制。二是深化“四自”內涵,打造社區育人文化品牌。開展“社區大講堂”,邀請全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學生黨員標兵、優秀大學生退役士兵、創新創業先鋒等先進典型分享成長故事;三是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活力。學校印發《“一站式”學生社區創新創業活動實施方案》,依托社區空間打造“書吧茶咖”“勤工助學洗衣坊”等創新創業實踐項目,孵化多個學生創業團隊,建立實體化運營場所,構建“創新實踐—創業孵化—商業運營”的完整鏈條。有效激發學生內生動力,培養學生自主導航人生、主動服務社會的意識。
五、五育融合潤心,打造全面發展體系
陜西理工大學“一站式”學生社區以學生需求為導向,打造集思政教育、學術創新、身心健康、美學素養、勞動實踐為一體的五育融合社區育人平臺,全面助力學生成長成才。一是德育為先,培根鑄魂育新人。組建“青春領航”大學生理論宣講團、實施“青馬工程”培訓班進社區,常態化開展《我身邊黨員故事》《愛國·護旗》等各類微宣講實踐活動,構建“個人自學+專題輔導+集體研討+反思交流”的學習模式與“社區—驛站—樓層—宿舍”四級宣講體系。二是智育為本,啟智增慧強本領。依托“一站式”學生社區物理空間,聚焦學生學業領航、創新創業、就業指導三大模塊,成立學業幫扶互助小組,舉辦學科競賽沙龍,開展升學就業經驗分享會,舉辦“企業家進社區”“校友創業論壇”,開展“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新大賽”等賽事專題輔導,賦能學生高質量發展。三是體育為基,健體強魄塑身心。實施“陽光體育計劃”進社區,在社區中心設立240平米包含個體咨詢室、團體輔導室、情緒宣泄室等心理功能區,構建三維服務體系。四是美育為魂,修身養性冶情操。積極探索社區師生新型互動課堂。邀請專業教師在學生社區開展形體訓練、禮儀講座、漢文化體驗、中華書法研習、非遺文化進校園等興趣體驗課,豐富學生社區生活,培育學生美學素養。五是勞育為本,激發學生勞動意識和勞動精神。創設各種條件,讓學生參與到社區日常管理。在學生社區開展社團活動、志愿服務、實踐鍛煉等多樣化社區實踐活動,建設黨員示范宿舍,打造寢室文化,學生全面參與宿舍的裝飾、衛生和管理。組織社區服務活動,讓學生參與社區的環境整治、垃圾分類等實際工作,培養學生團隊協作和責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