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大學:創建“四位一體”工作體系,推動師生黨員基本培訓見行見效
魯東大學黨委堅持將師生黨員基本培訓作為建設高素質黨員隊伍的戰略性、基礎性工程,以全省黨建工作示范高校、全省紅色文化傳承示范高校建設為牽引,以傳承魯大紅色基因為特色,將經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理論武裝和實踐運用、強黨性和增本領相結合,聚焦“系統謀劃、學深悟透、學以致用、鞏固深化”四個關鍵點,完善體制機制,拓展載體平臺,創建“四位一體”黨員基本培訓工作體系,扎實推進黨員基本培訓各項任務落地見效,著力提升黨員教育培訓工作水平,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校黨委書記帶頭在《中國組織人事報》理論版發表心得體會,2項衍生課程獲評全國高校思政精品項目,共產黨員網、全國高校思政網等刊發了學校典型做法。
一、聚焦系統謀劃,建立“三個機制”,著力強化組織保障
一是建立組織領導機制。學校黨委認真履行主體責任,成立基本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校黨委統一指揮、黨委組織部牽頭抓總、相關職能部門協同配合、各二級黨組織有效組織、各黨支部具體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上下貫通、協同聯動;學校黨委精心謀劃部署,帶頭研究制定基本培訓、集中大課和交流研討等3個工作方案,優化黨員基本培訓頂層設計;學校組建黨員基本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指引,一體推進3個階段29個環節具體任務;基層黨組織積極發揮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通過召開工作部署會、黨組織書記工作例會、支部黨員大會等形式,推進基本培訓各項任務落實落地落細。
二是建立高效運行機制。領導小組以工作臺賬為抓手,明確時間節點、工作任務、責任部門、發現問題和整改措施,做到邊學邊試邊完善,定期召開工作例會,通過“每周一調度、每月一總結、每季度一復盤”,在進度掌握、信息統計、師資匹配、工作指導等方面積極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各二級黨組織以工作指引為指導,組建工作小組,做好上傳下達,抓好貫徹落實。各黨支部以導學清單為牽引,組織引導黨員堅持問題導向,將導學清單貫穿學思踐悟全過程,推動黨員基本培訓真正落地見效。
三是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學校堅持把黨員基本培訓作為檢驗基層黨組織“兩個功能”強不強的試金石。將黨員基本培訓組織開展情況納入學校黨建工作重點任務、二級單位黨建考核和基層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考核。將黨員參加基本培訓的情況納入集中學習培訓學時管理,組織黨員在年度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中開展述學評學。學校黨委成立督查組,加強對基本培訓集中大課全過程督導,確保基本培訓集中大課高質量、可持續、保平穩。發揚基層首創精神,編印《魯東大學黨員基本培訓創新工作匯編》,印發工作簡報,加強工作總結推廣。
二、聚焦學深悟透,抓好“三個階段”,規范組織集中大課
一是課前創建導學機制。一張導學清單貫通學習全過程。學校堅持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組織各黨支部緊密結合課程主題和各自實際,認真制定導學清單,貫穿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引導師生黨員帶著問題學、聯系實際學,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一套導學資料覆蓋黨員全類別。學校結合教學科研類黨員、管理服務類黨員、學生黨員、離退休老黨員等不同類別黨員特點,分類編制導學資料,用于學習預熱,激發不同群體黨員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一個導學平臺引導黨員沉浸學。學校依托“魯東大學紅色文化網上教育館”創建數字化導學平臺,開設黨員基本培訓集中大課專欄,將導學資料以及衍生課程收入專欄,幫助師生黨員加深對大課主題的理解和把握。
二是課中打造示范課堂。黨員干部示范引領。課前親自講解導入,帶領全體黨員一同觀看學校黨建宣傳教育片《循著紅色的足跡》,減少黨員課前等候時間,營造濃厚學習氛圍。黨員領導干部帶頭在分會場前排就座,示范引領師生黨員以積極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師生黨員全神貫注。面向黨員倡導“無手機課堂”,在全校各會場設置50余處手機存放點,師生黨員主動放下手機、拿起筆本,全神貫注用心聆聽記錄,黨員課堂抬頭率達100%,課堂專注度和學習效率顯著提升。工作組精心保障。學校成立督查組,堅持指導、服務和保障相結合,將全校各會場劃分成5個片區,每個片區設立1位流動督導員,實行“網格化精細化”管理,隨時處理突發事件,為師生上好集中大課提供堅實保障。
三是課后精準分類研討。各黨支部針對不同類型黨員特點和各自崗位實際,分層分類確定研討主題。校領導率先垂范,以普通黨員身份參與支部交流研討,黨員踴躍發言,反響熱烈。教學科研類黨員結合踐行教育家精神、潛心教書育人、開展科研攻關、助力教育強國建設等方面開展交流;管理服務類黨員結合樹牢宗旨意識、改進工作作風、提升管理服務效能等方面開展交流;學生黨員結合敢于創新創造、練就過硬本領、立志報國奉獻等方面開展交流;離退休老黨員結合保持革命本色、發揮傳幫帶作用等方面開展交流。將黨員學習研討成果和學習體會匯編成冊,推動集中大課學習成果消化內化轉化。
三、聚焦學以致用,建好“三個平臺”,常態化開展實踐研學
一是創新黨建聯建實踐平臺。學校立足將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發展實效,創建完善黨建聯建工作機制,以黨建引領為著力點,立體化構建聯建體系;以優勢資源為連接點,多元化探索聯建路徑;以高質量發展為落腳點,長效化鞏固聯建成果,組織全校各級黨組織開展“紅色基因聚合力 創新融合促發展”黨建聯建活動,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雙向互動、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創新融合發展新路子。在推進“一融雙高”系統化、多元化、長效化發展等方面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學校黨委以上率下,帶動基層黨組織年度內開展聯建活動80余次,簽訂聯建協議100余項。
二是搭建“雙認領、雙服務”實踐平臺。組織學院黨支部和黨員主動認領教學科研、思政育人、科技創新、志愿服務等重點任務1000余項;機關黨支部和黨員對接服務學院(班級)208個,主動改進工作作風,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效能,引導師生黨員將學習成效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立足濱海核電冷源安全、海上航天發射平臺技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等優勢學科,編研6個溫排水系列行標應用于核電海淡工程,攻克核電冷源安全“卡脖子”技術;建成國內首個海上航天領域重大科研創新平臺,17次成功保障海上航天發射;48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助力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農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拓展黨員分類管理實踐平臺。突出政治引領性和分類指導性,針對“四個類型、八個群體”黨員特點,搭建實踐育人平臺,分別制定工作臺賬,分類制定管理指標,推行積分量化管理,開展培訓考核。對在職教職工管理服務類黨員實施“頭雁式”管理、對在職教職工教學科研類黨員實施“骨干式”管理、對在讀學生黨員實施“目標式”管理、對組織關系保留在學校的畢業生黨員實施“指導式”管理,引導師生黨員立足崗位作貢獻。教師黨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等省級以上表彰獎勵占比超80%。
四、聚焦鞏固深化,用好“三類課堂”,拓展魯大特色課程體系
一是用好“理論鑄魂課”。依托省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校領導集體備課會,推動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必修課。建立健全課程聯合開發機制,強化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完善思政課“專題化、互動式、實踐型”教學模式,加大思政“金課”建設力度,著力建設黨課資源庫和授課師資庫。依托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基層黨組織書記帶頭講好專題課,推動理論學習入腦入心。
二是用好“黨性教育課”。結合學校紅色文化底蘊和辦學優勢,深入挖掘校地紅色資源,開發《紅色魯東》情景黨課、《紅色膠東》組歌等紅色文化傳承教育課程,獲評教育部思政精品項目2項、全省黨員教育電視片(黨課)優秀黨課作品1部;充分利用“魯東大學五個一紅色教育平臺”、黨旗飄飄大學生入黨教育管理平臺、紅色文化網上教育館、學生公寓黨員工作站等“兩臺一館一站”,打造網上網下教學點、精品教學路線,引導黨員更加生動直觀地領悟黨的創新理論的實踐偉力。
三是用好“能力培訓課”。把理論學習與能力提升相結合,創建“專題教學+研討交流+現場調研”鏈條式培訓模式,引導師生黨員自覺以理論水平的提高促進能力素質的提升,年度內組織師生黨員教育培訓20余場次,覆蓋黨員5000余人次。針對教學科研類黨員、管理服務類黨員、學生黨員、離退休老黨員以及黨員領導干部、基層黨組織書記等不同群體特點,組織開展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履職能力培訓,引導師生黨員練就過硬本領,增強責任擔當,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組織部分黨員干部赴長春工業大學、楊靖宇干部學院等開展履職能力提升培訓,通過課堂教學、現場教學、交流研討、對口考察調研等,達成合作意向30余項,進一步增強了黨性修養,堅定了干事創業的信念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