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東湖學院:黨建引領“強國行”“藝術報國”創業績
武漢東湖學院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三個強化”,推進“五項工作”,做到“四個進一步”,全面開展“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強國行”專項行動。
一、堅持“三個強化”,謀劃好“強國行”
(一)強化政治引領,打造以上率下工作格局。做好統籌謀劃,成立了學校黨政主要領導為組長,黨委組織部、黨委宣傳部、學生工作處、人事處、教務處、科研處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專班,共同推動好專項行動的日常管理、交流研討、典型挖掘等工作。堅持將“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培育工作和“強國行”專項行動納入學校工作要點及教師黨建與思政工作內容,把建設培育情況作為各級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考核必述必答內容,定期匯報溝通、研究推動。
(二)強化組織建設,打造協同發展運行模式。進一步健全組織體系,不斷優化黨組織設置,將支部建在專業上——實現“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全覆蓋。優化黨建“清單式細化任務、鏈條式傳導壓力、倒逼式跟進督導、量化式績效考核”的“四式”循環管理模式,推進省級、校級“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強國行”專項行動團隊建設,實現黨建、業務同向發力,聯動提升。
(三)強化培育創新,打造優質多元黨建品牌。學校黨委每年劃撥400萬元專項經費用于黨支部書記的教育培訓、實踐鍛煉和考核激勵。面向“雙帶頭人”開展“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政治理論、黨務實訓、黨建業務雙提升等專題培訓。開展“強引領、亮特色、展風采”——“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培育建設成效展示活動,形成了以傳媒與藝術設計學院“黨員創意夢工廠”等為代表的一批基層黨建品牌。
二、推進“五項工作”,落實好“強國行”——以武漢東湖學院傳媒與藝術設計學院“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強國行”專項行動團隊(以下稱傳藝團隊)為例
傳藝團隊以“東湖設計”“東湖之聲”兩大品牌為抓手,以“黨員創意夢工廠”“黨員紅色藝術團”為載體,推進“思政教育+非遺傳承”“紅色浸潤+藝術展演”“校地共建+專業賦能”“課程思政+文化傳播”“宣傳陣地+藝術空間”等5項工作,實現“藝術報國”新業績。
(一)思政教育+非遺傳承,構建大思政育人平臺。將愛國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政教育內容融入藝術設計課程,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立足時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創作觀。將非遺技藝漢繡、剪紙等引入實踐教學及主題班會,組織師生以“藝心向黨”“匠心傳承”等主題創作非遺作品,實現“黨性教育+文化認同”雙提升。團隊成員、副教授曹陽帶領非遺漢繡團隊走進武漢珞珈山小學,講授漢繡文化體驗課,讓古老的非遺技藝在校園里綻放出新的活力。
到鄉村振興駐點村與村民共同制作剪子燈籠

組織師生到幼兒園講授漢秀體驗課程
(二)紅色浸潤+藝術展演,打造多模式的思政課堂。傳藝團隊發揮專業優勢,將紅色文化轉化為可視化、可體驗的紅色話劇、主題繪畫、數字展廳、短視頻等,打造“舞臺上的思政課”。開展“風雨百年路?群英百人頌”大型音樂朗誦展演活動,組織200余名師生以現代舞劇、情景劇、朗誦、歌舞和合唱等形式,將百年黨史濃縮為12個鮮活生動的歷史瞬間,打造“抖音上的思政課”。組織師生赴湖北省紅安縣、英山縣、嘉魚縣開展沉浸式紅色研學活動,用專業技能講好紅色故事、服務社會發展,打造“行走的思政課”。

開展紅色藝術展演活動


到湖北省英山縣、紅安縣開展紅色筑夢之旅實踐活動
(三)校地共建+專業賦能,建立思政產教融合范式。傳藝團隊以黨建為紐帶,聯合地方政府共建“未來鄉村工作站”,用藝術設計激活鄉土文化資源,如改造祠堂為“村史館+”、開發非遺研學體驗包、AI復原古村落和老城新生——武漢市武昌區口袋公園改造升級、武漢市老舊社區外立面改造設計等。深入到鄉村振興一線,組織師生參與漢川市麻河鎮紅廟村、大冶市大箕鋪鎮東角山村老屋灣、白霓鎮白露村等美麗鄉村建設。




參與美麗鄉村建設
(四)課程思政+文化傳播,孵化科教融匯研發團隊。傳藝團隊切實推進教學科研工作,組織數字媒體藝術、產品設計專業師生分別以短視頻和文創開發為特色申報學校微專業,吸引校內近千名學生學習。將文化藝術和科學研究深度融合,組織教師申報并獲批省、廳級項目5項,發表高水平論文41篇,出版著作6部,完成科研到賬經費361.77萬元。促進10項科技成果轉化,轉化金額達58萬元。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獲獎257項,獲批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國家級2項、省級11項。



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五)宣傳陣地+藝術空間,設計服務賦能地方產業。傳藝團隊與湖北省圖書館文創中心、湖北省文物信息交流中心等建立文創產品聯合研發中心,打造黃鶴樓文創市集爆款產品,“東湖設計”多次亮相湖北省高校畢業設計黃鶴樓文創產品展區。主持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星球館美育空間設計,舉辦大學美育(藝術療愈)工作坊、讀書會,組織師生到醫院進行各類志愿服務活動。

學生參與第三屆湖北文創市集活動

教師指導學生圍繞黃鶴樓設計的文創產品
傳藝團隊自2021—2024年連續四年獲評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2022年9月入選“全省黨建工作樣板黨支部”培育創建單位,2023年12月順利通過考核驗收。2024獲批湖北省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強國行”專項行動團隊。
三、做到“四個進一步”,鞏固好“強國行”
學校黨委及各“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將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加強資源統籌、發揮示范作用,全力打造“黨建引領作用明顯、支部工作扎實有力、教研管業績一流”的“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一)激活“紅色引擎”,進一步深化黨建聯建成效。以“強國行”專項行動為契機,統籌部署行動周期內黨建聯建工作,深化黨建聯建機制,在資源互通、經驗互鑒的基礎上,豐富黨建載體,挖掘紅色資源,探索打造精品黨課、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等。健全教師黨員先鋒崗長效機制,營造黨員競相踐行一流、擔當作為的良好氛圍。
(二)實施“強青蓄能”,進一步厚植教育服務力量。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打造教、研、管一體化青年人才培養體系,構建引培結合的高質量青年人才發展模式,形成具有一定水平的創新團隊。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通過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方式,積極打造教育服務品牌。
(三)深化“傳承鼎新”,進一步賦能科技創新成果。專項行動期間,鼓勵教師黨員傳承紅色基因、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聚焦學校學科專業重點建設方向,積極申報國家級、省部級課題;聚焦學校申碩重要指標,“增量”“提質”同時發力;聚焦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整改工作任務,提升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
(四)抓好“服務民心”,進一步完善實踐育人機制。積極投身鄉村振興事業,深度參與“美麗鄉村”建設。與地方、企業深化合作,打造經典紅色研學路線,設計紅色文創產品。定期開展黨員進社區、進學校、進場館等志愿服務活動和公益項目,打造志愿服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