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海高校心理咨詢協會舉辦2025年學術年會
為深入貫徹教育部等17部門《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和上海市相關實施方案精神,10月31日,上海高校心理咨詢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在上海交通大學召開2025年學術年會。本次年會以“融合?賦能?致遠——人工智能時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創新”為主題,聚焦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體系的完善展開研討交流,旨在為全市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搭建交流互鑒平臺。出席年會的領導和嘉賓有: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黨委書記、協會理事長祁明,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趙昕,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德育處處長朱敏,教育部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詢委員會副主任、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研究所所長俞國良,中國大學生在線、全國高校思政網副主任、副編審鄭驪君,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亞洲家庭治療學院主席、世界心理治療學會主席趙旭東,協會前理事長、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上海海洋大學原黨委副書記黃晞建;協會前理事長、現任監事長、同濟大學教授陳增堂等。年會開幕式由協會常務副理事長、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明波主持,來自全市各高校近200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到場參會。

趙昕代表上海交通大學致歡迎辭,向蒞臨參會的領導、專家以及奮戰在心理育人戰線的各位同仁表示誠摯的歡迎,并對年會的盛大啟幕致以衷心的祝賀。他指出,32年來,協會充分發揮凝聚作用,將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力量緊密團結在一起,構建起了開放包容的生態系統,有力推動了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顯著提升。他從物理空間拓展、知識供給優化、危機干預強化、AI賦能創新四個方面介紹了交大心理中心的建設情況,并表示中心將站在四十周年的新起點上繼續砥礪前行,為師生心理健康保駕護航。最后,他表示,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正處于關鍵的轉折點,本次年會主題精準把握時代脈搏,為未來發展錨定了清晰路徑,希望與會各方凝聚智慧、深化合作,共同譜寫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新藍圖,為培育新時代青年貢獻力量。

祁明代表協會致辭并作理事會2025年度工作報告。他總結,2025年協會在夯實制度根基、強化專業培養、推動學術創新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對于2026年,他表示協會將緊扣國家和上海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部署,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以共同體建設為引擎、學術深化為驅動、數字賦能為支撐、開放融合為路徑,多維度推動上海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提質增效。此次年會既是成果交流的契機,也是凝聚共識、共謀發展的平臺,他期待參會者分享經驗、交流思想、深化合作,推動協會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創新發展。

朱敏代表市教委德育處致辭,對上海高校心理咨詢協會2025年學術年會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交大承辦年會及專家出席指導表示感謝。她指出,協會長期積極開展各項工作,有力推動了上海高校心理健康育人事業的發展,本次年會聚焦人工智能時代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舉辦主旨報告與研討交流,表彰優秀論文和先進奉獻者,有力地發揮了協會的團結凝聚和專業引領作用,希望協會和廣大會員繼續開拓進取,加大力度推進協會建設,引領行業和會員進一步貫徹國家戰略、落實市委部署,推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高質量發展,為培養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作出更大貢獻。

本次大會評選并表彰了年會優秀論文,激勵廣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積極投身研究和實踐,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同時,還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域長期堅守、不懈付出的教師進行了表彰,授予“十年奉獻獎”“二十年奉獻獎”榮譽。

年會優秀論文

十年奉獻獎

二十年奉獻獎
大會主旨報告環節,三位專家圍繞主題為與會代表帶來了精彩的專題報告。
俞國良以“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時代詮釋”為題作大會報告。他指出,當下高校學生與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現狀不容樂觀,心理健康教育效能亟待大力提升,在教育實施與管理活動中存在薄弱環節。他指出,心理健康問題性質特殊,應反對診斷還原主義與教育萬能論,堅持以系統觀審視,強調個體發展過程連續性與階段性相統一,其作用機制作為復雜系統,由個體與文化潮流、社會心理、時代特征相互作用而成。基于此,他提出,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應采取“系統治理、綜合治理、網格化治理”等策略,為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能指明方向。

趙旭東在“做不被 AI 取代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報告中,深入探討了人工智能時代心理健康工作者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他堅定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性,為助力大家在時代浪潮中站穩腳跟,提出了幾點建議:心理健康工作者自身要做心理健康的表率和榜樣;努力培養獨門絕技,形成個人專業優勢;著重補強“文化課”,提升綜合素質與能力。同時,他鼓勵心理健康工作者積極將“中國特色”的心理健康理念與經驗推向世界,為全球心理健康事業貢獻中國智慧,不斷適應時代發展,實現自我提升與突破。

鄭驪君在“數字賦能新時代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質效提升”的報告中,介紹了數字技術在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里的應用與廣闊前景。她指出,“大學生在線”心理健康板塊是助力全國高校心理健康教師共同成長的平臺,也是為老師們提供價值增值的平臺;目前孵化“兩網兩中心,一重點項目一秘書處”等工作平臺,推進活動舉辦、培訓設計、數字賦能、智能體開發等作用發揮。未來,將以思政引領力指數指標體系建設為統領,全力打造智能應用全鏈嵌入產品體系,系統構建高校思政語料庫,進而搭建思政智能體應用市場,推動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邁向新高度。

分會場上,來自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線的17位老師,圍繞“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心理健康課程建設”“心理咨詢理論技術”“數智賦能心理干預”等主題,在四個分會場中做專題報告,分享各自研究成果和工作前沿進展,與會代表在各自感興趣的分會場中參與交流討論、分享真知灼見。

分會場一

分會場二

分會場三

分會場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