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學化工與材料學院:黨建筑基攀登產業高地 科創搭臺培育時代新人
天津科技大學化工與材料學院化工原理教工黨支部,現有正式黨員17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10人。黨支部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服務國家戰略中找準定位,以“培育行業棟梁、服務國計民生”為目標,用黨建賦能產業轉型升級,以科創驅動人才發展。統籌推進黨建聯建、教育服務、科技賦能、實踐育人四項專項行動,推動產學研合作與成果轉化,累計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超億元,為地方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為培養復合型創新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一、黨建聯建聚合力,攜手共建促發展
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黨建聯建推動組織建設,以共建共享促進產業發展。通過構建非開挖產業聯盟,推動校企在黨建、科技、人才等方面協同發展。一是黨建聯建領航組織建設,協同發展打造特色品牌。黨支部創新構建“分層分類培訓+聯建共享”機制,深入企業開展精準化培訓,打造黨建校企聯建論壇、黨課聯講等品牌活動,推動校企黨組織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形成了“標桿引領、協同共進”的基層黨建聯建新模式,助力10余個企業黨組織建設。黨支部獲批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并順利通過驗收,獲評天津市“先進基層黨組織”。二是黨建引領深化校企合作,凝心聚力促進產業發展。黨支部立足輕工學科優勢,打造以驅動產業發展為目標的校企合作聯盟。探索“黨建+”校企合作模式,依托中歐聯合非開挖研究中心平臺建設,以支部黨員駐扎企業擔任科技特派員等形式,賦能企業技術攻關與產業升級,實現“黨建引領科技創新,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的協同發展之路。此外,持續深化與萬華化學、中建集團、天津渤化集團等10余家行業龍頭企業的戰略合作,聯合天津城建集團、寧波水表(集團)等50余家企事業單位共建非開挖綠色管網產業創新聯盟,構建起覆蓋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的全鏈條合作網絡。
二、深化科學技術創新,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黨支部堅持面向產業發展需求,以黨建引領創新聯合平臺建設,打造全鏈條服務體系,賦能非開挖行業發展,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聚焦行業創新發展,搭建國際合作平臺。黨支部建立“創新驅動、跨界融合”行業發展新模式,協助中建八局跨學科引進李杰院士,并建設院士工作室;助力天津安那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依托天開高教科技園等科技創新基地,合力打造天津市“一帶一路”中歐聯合非開挖技術研究中心。此外,先后與德國IKT集團、荷蘭AOC集團等數十個全球企業集團、協會組織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建成具備國際視野協同發展的創新聯合平臺。二是錨定行業技術痛點,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黨支部以“課題攻關+標準對接”雙輪驅動,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黨支部書記曹井國主持國家水專項課題,攻克排水管渠原位修復材料(內襯管)產業化技術瓶頸,填補國內空白;聚焦國際標準互認推動技術輸出,圍繞地下生命線防災減災救災,解決地下管網“卡脖子”問題,聯合國內數十家企事業單位,制訂行業團體標準8項;以行業需求和生態長效為導向,連續3年舉辦“中歐管道工程與非開挖學術會議”,加速了非開挖領域“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實現行業資源高效整合。三是打造全鏈條服務體系,賦能企業轉型發展。黨支部構建了“技術攻關—標準引領—產業反哺—應急服務”全鏈條服務體系,賦能企業實現技術升級、市場擴張、綠色轉型三重跨越。聯合重慶克納維環保公司建成原位固化修復材料生產線,突破材料耐腐蝕性弱等瓶頸,推動企業占據川渝市場80%份額;與天津倚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共同主導制定2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推動企業年產值增長至2億元,降低施工成本30%;聯合天津渤化集團開發鹽泥資源化技術,實現化工廢渣綜合利用率100%,年減排危險廢物3萬噸,支撐企業建設國內制鹽“無廢園區”。黨支部成員研發的車載移動式污水處理裝置、互聯網+環境應急裝備,在天津港8·12危險化學品倉庫爆炸事故含氰廢水處理項目中處理污水超54萬噸,處理萬年橋、沿河里泵站等污水近1000萬噸,該技術獲中國化工學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為企業拓展環境治理服務新賽道。
三、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創新,譜寫教育強國嶄新篇章
黨支部以學科建設為基礎,大力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發揮多維度輻射的教學優勢,賦能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建設,譜寫教育強國嶄新篇章。一是銳意深化教學改革,以高水平學科建設支撐高質量教育教學。黨支部以專業工程認證為抓手,重構化工原理課程體系,升級智能實驗室,支撐化學工程與工藝等5個專業獲批“國家一流專業”,助力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2次通過IFT國際認證。黨支部成員在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等教學類大賽中獲全國獎項5人次,所在教學團隊獲批天津市教學團隊,榮獲首批市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榮譽稱號。二是搭建教育資源共享平臺,推動教育強國建設。依托天津市基礎教學示范中心,黨支部成員自主研發虛擬仿真實驗項目,開發了“OBE理念教學”“形成性評價”等具備專業特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服務蘭州理工大學、新疆大學等10余所高校。構建了覆蓋中學生科普、高等教育資源共享、行業技術培訓的全鏈條教育服務體系。建立中學生實踐教育基地,開展學科科普活動400余人次,為輕工、化工行業培訓技術人員800人次。
四、多維實踐鑄魂育人,著力培育時代新人
黨支部充分發揮專業特色優勢,以科創實踐助力學生全面成長成才,著力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一是構建四維一體實踐平臺,打造實踐育人新范式。黨支部以“化工原理+綠色技術”校企培養模式為載體,聯合中建、中電建等企業開展專業實習、項目實訓等多元實踐,打造“課程-平臺-實踐-服務”四維實踐育人平臺,形成“項目化+情景式”創新育人模式。黨支部所在科研團隊獲批天津市產教融合研究生工作站,累計聯合培養本碩學生30余人。與寧水集團等數十家企業聯合培養博士后,構建“本碩貫通+國際視野”育人體系。二是賽創融合推動實踐育人,知行合一培育時代新人。黨支部創設“導師陪伴計劃”多元化實踐場景,以賽促創、以行踐學,提升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指導學生在全國大學生化工實驗大賽中獲特等獎3項,在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等國家級賽事中斬獲20余項獎項。指導學生組建基層服務實踐團隊,深入京津冀18個社區和村落開展清廢、治塑等實地調研與志愿服務,實踐團隊獲批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國家級立項、獲評市級優秀實踐團隊,榮獲天津市“新時代·實踐行”先進集體標兵榮譽稱號,相關事跡受到《中國網》《中國青年網》等多家媒體報道。同時,深入挖掘“鹽文化”蘊含的豐富實踐育人元素,打造高質量研學實踐教育資源網絡,獲批“天津市大中小學一體化實踐育人基地”,讓學生在“行走的大思政課”中堅定信仰、增長見識、收獲新知。
天津科技大學化工與材料學院化工原理教工黨支部將持續深化“強國行”專項行動,堅持以黨建為引領,聚焦非開挖環保與綠色生態修復前沿領域,以“化工智慧”破解輕工發展難題,以“黨員先鋒”扛起社會責任,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征程中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