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范大學化學學院:創新“一二三四”就業工作范式,賦能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高校畢業生是黨和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在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方面,《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要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健全就業促進機制,完善就業支持和公共服務體系,穩定和擴大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推動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健康發展。華中師范大學化學學院堅持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決策部署,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將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檢驗立德樹人成效的關鍵標尺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指標,探索并構建以化學“定向反應”統籌大局、光化學“催化”人才培養、有機化學“合成”協同育人、分析化學“傳感”關鍵環節的具有化學學科特色的“一二三四”就業工作新范式。近年來,學院就業工作成效顯著,畢業生去向落實率連年位居學校前列,非師范生升學率逐年提升,實現就業數量與質量的“雙豐收”。
一、錨定“一條主線”:強化黨的全面領導,以化學“定向反應”統籌工作大局
化學學院始終堅持黨對就業工作的全面領導,將政治引領貫穿于就業工作的各方面和全過程,運用化學“定向反應”,確保就業工作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定向前進。一是壓實政治責任,抓牢“一把手”工程。學院黨政領導班子堅持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將就業工作政策納入學院黨委會、黨政聯席會第一議題學習內容,做到第一時間學習、第一時間研究、第一時間部署,確保各項促就業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到位。二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化“一盤棋”格局。構建“主要負責人專項部署、分管負責人靠前指揮、輔導員/研究生導師/班主任協同推進、校友/家長積極參與”的“一盤棋”工作格局,落實“黨政領導—專業教師—管理干部—畢業生”全覆蓋包保責任制,實行就業數據“周調度、月通報”制度,形成上下貫通、層層壓實的責任鏈條。三是嚴格政治執行,落實“一體化”整改。學院黨委將促進高質量就業工作列入主題教育、巡視整改、本科教育審核評估、拔尖人才創新培養等整改落實專項清單,作為解決師生急難愁盼問題的具體實踐。通過專題研討、專項調研,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措施落實,將整改成效轉化為破解就業難題的思路舉措,真正做到以學促干。
二、創新“兩項改革”:激發內生動力,以光化學“催化”人才培養提質
化學學院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著力推進兩項關鍵性改革,運用光化學“催化”,從源頭激發內生動力,提升人才培養的核心競爭力。一是創新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提升人才供給的“適配度”。主動對接國家戰略和社會需求,動態調整優化專業,開設“化學師范卓越班”,培養卓越教師。開設“化學英才班”,創新貫通本碩博一體培養。增設“智能化學”專業,適應“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需要,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與國家創新需求緊密對接。強化評價反饋,加強就業市場需求分析研判,廣泛收集行業、區域人才供求信息,將畢業生發展成長度、用人單位滿意度等納入評價指標體系,推進“招生—培養—就業”三級聯動改革。二是創新“一生一表”考察畫像改革,提升就業幫扶的“精準度”。堅持面上覆蓋與精準滴灌相結合,建立就業“一張表”動態信息庫,通過思政工作“六個一”“五必談”等機制,常態化全覆蓋開展畢業生面對面談心談話,從學生學業軌跡、性格特點、家庭狀況、生涯規劃等多維度探析,為每位未就業畢業生形成“一生一策”考察畫像報告,動態追蹤求職進展與思想變化,精準推送崗位信息、專業化面試輔導等,確保學生安全無事故、畢業無壓力、就業有推動。
三、深化“三訪三促”:拓展資源渠道,以有機化學“合成”協同育人力量
化學學院積極打破校內外壁壘,主動“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深入開展“三訪三促”專項行動,運用有機化學“合成”,構建協同育人共同體。一是訪企拓崗,促進供需精準對接。定期開展“訪企訪校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和互訪機制,努力推動企校發展和學校人才輸送有效結合。構建“見習—實習—研習”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為學生提供“學—練—研”結合的實踐環境,學生實習質量與專業應用能力顯著增強。二是訪友問需,促進發展情感聯結。建立常態化校友聯系機制,增進情感、凝聚力量、挖掘資源。通過聘任一批企業家、科學家、教育家校友擔任學生生涯規劃導師、業界導師,發揮校友在各行各業的榜樣作用與資源優勢,通過專題報告、座談交流、企業開放日等形式,為在校生提供最鮮活的職業引導和最直接的就業支持。三是訪家共情,促進家校育人共識。創新家校聯系方式,通過線上家長會、重點學生家訪等形式,向家長宣傳通報就業政策,引導家長理性看待當前的就業形勢,變家庭單方面的“就業焦慮”為家校協同的“育人動力”,共同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出謀劃策。
四、聚焦“四個關鍵”:優化方式方法,以分析化學“傳感”關鍵環節領域
化學學院根據學生發展階段和需求差異,聚焦學生成長發展的關鍵環節,實施全過程、精細化指導服務,運用分析化學“傳感”,為學生成長成才保駕護航。一是抓實生涯教育,實現“全程領航”。堅持就業工作關口前移,聚焦入學啟航、思想引航、發展助航、筑夢遠航,開展全過程生涯教育與就業指導。以新生適應性教育為主線,組織好“開學第一課”,開展“朋輩引航”筑夢工程,舉辦“名師成長主題教育”生涯啟航講座和紅色教育引領啟航系列活動,引導學生早規劃、早定位。搭建“與光同行”成長賦能工作站,推出《沐光而行——化學學院學生風采集》系列圖書,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二是深化產教融合,實現“實踐賦能”。整合學院科研優勢與政府企業資源,依托武漢光化學技術研究院等高水平科研平臺,設立專項經費支持學生合作開展科研項目,讓學生在“真刀真槍”的科研實踐中提升創新能力與職業素養。充分挖掘崗位資源,發揮政策綜合效應,扎實做好科研助理崗位開發和落實工作。三是培養國際視野,實現“拔尖成長”。提出研究生“創新驅動·國際協同·產教融合”人才培養體系,成立前沿催化研究院,定期開展“諾獎化院行”活動。設立專項資助基金,鼓勵學生參與國際高精尖學術會議和海外訪學研學。依托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進行博士聯合培養和博士后研究。近年來,研究生學術成果發表在化學頂刊上的論文數量逐年增多,多名畢業生獲德國洪堡獎學金,研究生受邀參加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四是精準分類施策,實現“兜底保障”。針對家庭困難學生,落實實習實訓、求職創業補貼等資助政策,提供必要經濟支持。針對考研學生,提供全方位備考服務,召開專題考研經驗分享會,設置復習備考專用場地,組建考研指導團隊。針對研究生群體,壓實導師“第一責任人”職責,充分用好碩博連讀、博士后工作站等政策,有效提升研究生就業質量。
未來,華中師范大學化學學院將始終堅持黨對就業工作的全面領導,持續鞏固和深化具有化學學科特色的“一二三四”就業工作新范式,錨定“十五五”建設規劃,勇于面對工作中的重重考驗,以更高質量人才培養促進畢業生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教育強國建設貢獻更多更強的“華師化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