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深耕紅色金融沃土 鍛造金融報國英才
紅色金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金融事業從硝煙中誕生、在奮斗中壯大的光輝篇章,承載著服務人民、支持革命、艱苦奮斗的精神密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始終傳承“由黨創辦、建校為黨、成長為國、發展為人民”的紅色基因,將紅色金融作為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的重要抓手。作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教育部第二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和全國“紅色金融教育基地”,學院立足學科優勢,聚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通過“建強協同團隊、構建貫通體系、創新育人模式”的系統性探索,奮力書寫著新時代紅色金融育人的精彩答卷,為培養具有“金融向善,金融為民,金融報國”崇高理想的高素質金融人才注入持久紅色動能。
一、建強協同團隊,凝聚“師資+骨干+外力”育人合力
學院著力構建“以專任教師和思政隊伍為主體、以學生骨干為生力軍、以校內外多元力量為支撐”的協同育人團隊,為紅色金融教育提供堅實的人才根基。名師垂范,夯實育人根基。學院擁有深厚的紅色金融研究底蘊,傳承自一批將馬克思主義貨幣金融理論與中國革命建設實踐相結合的奠基性名家大師,如周駿教授、朱洋發教授、張桂生教授、李念齋教授等,他們的學術思想與育人精神,為學院開展紅色金融教育注入了源頭活水與理論自信。新時期,學院教師隊伍持續發揚這一光榮傳統,以朱新蓉教授、宋清華教授、余明桂教授、呂勇斌教授等為代表的中青年骨干力量,依托第三批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和湖北省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強國行”專項行動團隊,積極搭建高水平交流平臺,推動紅色金融學術研究與育人實踐的全國性協同創新。同時,學院“旭日曉南”紅色金融輔導員工作室作為重要的育人樞紐,有效整合資源,創新活動形式,將紅色金融教育融入日常思政工作。薪火相傳,彰顯青春力量。紅色金融的傳承離不開青春力量的接續奮斗。學院依托本科生樂學行遠黨支部,精心培育了以“紅色金融調研團”“紅色金融宣講團”為代表的學生骨干隊伍。他們深入革命老區、金融機構,開展實地調研、史料挖掘、主題宣講,將書本知識轉化為生動實踐,在服務社會中深化認知、砥礪品格,成為紅色金融故事的熱情傳播者和堅定踐行者。協同聚力,凝聚育人合力。學院積極打破校園圍墻,匯聚校內外優質資源,形成育人合力。與武漢產業投資控股集團、贛州銀行等金融機構共建協同育人基地,邀請行業專家參與課程建設、擔任實踐導師,將紅色金融精神融入金融實務與職業道德教育。同時,與南開大學、山東大學、贛南師范大學等兄弟院校深化合作,共享紅色金融研究資源、共研育人方法、共辦學術活動,在跨區域、跨校際的協同中,不斷提升紅色金融教育的廣度與深度。

學院與贛州銀行舉行紅色金融座談會
二、構建貫通體系,打造“課程+研究+實踐”育人鏈條
學院致力于將紅色金融基因深植于人才培養血脈,構建了“課程夯基-研究深化-實踐賦能”三位一體的育人體系。該體系以系統化的內容供給為核心,以多元化的實踐路徑為載體,確保紅色金融教育貫穿學生成長全過程,實現知、情、意、行的統一。深耕課程沃土,筑牢內容根基。學院充分發揮學科優勢,開發《中國金融思想史》《金融倫理學》等特色核心課程,夯實育人體系的學理基礎。同時,強力推進課程思政高質量融入,在各類專業課程中巧妙嵌入紅色金融元素。例如,精心打造的專題講座《百年黨史紅色金融——中國紅色金融的實踐及邏輯》,深刻揭示紅色金融發展的歷史脈絡、內在邏輯與時代價值,有效提升了專業課程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強化研究驅動,深化內容內涵。學院堅持以高水平研究反哺教學,不斷為育人體系注入源頭活水。鼓勵師生圍繞紅色金融開展前沿課題研究,舉辦紅色金融交流展示會,探索黨建引領下紅色金融育人的創新機制。研究成果直接轉化為育人實效,學生團隊基于深入調研完成的《紅色金融激活新質生產力——黨建引領下中央蘇區經濟十年蝶變模式探索》報告,憑借其深刻見解與實踐價值,榮獲全國大學生紅色金融創新創業大賽全國一等獎,成為研究賦能育人的生動典范。創新實踐路徑,擴展育人空間。學院著力打通“校內-校外”“課堂-社會”的壁壘,構建起層次豐富的實踐育人網絡,使紅色金融教育“活”起來、“實”起來。依托中國貨幣金融歷史博物館,組織學生擔任專業講解員,在梳理貨幣金融歷史脈絡、講解紅色金融展品的過程中,深化理論理解,增強文化自信與專業認同。組建紅色金融調研團,足跡遍及江西瑞金、河南平頂山、貴州遵義、陜西延安等紅色金融發源地與關鍵歷史現場。通過實地調研、現場教學、沉浸式體驗,學生得以觸摸歷史溫度,感悟紅色金融在艱難歲月中支持革命、服務人民的偉大實踐。

學院副院長呂勇斌教授講授《百年黨史紅色金融——中國紅色金融的實踐及邏輯》
三、創新育人模式,實現“數智+文化+跨界”育人突破
學院勇于打破傳統課堂邊界,以技術創新驅動方法革新,以資源整合拓展育人場域,打造“數智賦能+文化活化+跨界協同”的紅色金融育人新模式,提升了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輻射力,讓紅色金融教育“活”在當下、“火”在青年、“融”入社會。數智賦能,探索沉浸式體驗新課堂。學院積極擁抱信息技術,構建線上線下融合、虛擬現實交互的智慧教育新形態。與中國貨幣金融歷史博物館深度合作,精心策劃并推出“百年黨史—紅色金融云展覽”,利用高清數字化展陳、云端導覽、互動解說等技術,將珍貴的紅色金融史料、文物跨越時空呈現在師生乃至社會公眾面前,讓歷史“走”出館舍,“活”在指尖。文化活化,打造感染力十足新載體。學院著力將厚重的紅色金融歷史轉化為可感可知、直擊心靈的文化產品。組織師生演繹紅色金融主題情景劇《第一支紅色股票的誕生》,將抽象的歷史事件和金融知識轉化為極具藝術感染力和思想穿透力的舞臺呈現。持續開展“五老講故事主題訪談活動”和拍攝《三代黨員同上一門思政課:以紅育人 系好金融人才的第一粒扣子》主題微課,組織學生面對面采訪親歷崢嶸歲月的老金融工作者,記錄、整理飽含深情的紅色金融口述史。跨界協同,構建全方位育人新場域。深化校企合作,與九江銀行共同舉辦座談會,共話紅色精神的時代內涵與金融人的使命擔當,使紅色基因有機融入金融實務與職業道德教育,夯實學生職業發展的思想基礎。推進校地融合,與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合作共建全省金融學科首家“縣域綜合化服務浠水研究生工作站”。自2022年1月掛牌以來,該站已成為師生服務鄉村振興、深化國情實踐、踐行“金融為民”初心的重要平臺。

拍攝《三代黨員同上一門思政課:以紅育人 系好金融人才的第一粒扣子》主題微課
學院以“建強協同團隊”凝聚合力,以“構建貫通體系”夯實根基,以“創新育人模式”激發活力,探索出一條紅色基因傳承與金融英才培育為一體的特色發展之路。未來,學院將繼續深耕紅色金融沃土,不斷豐富“金融向善”的價值內涵,拓展“金融為民”的實踐路徑,砥礪“金融報國”的遠大志向,讓紅色金融的寶貴精神在新時代金融人才的培養中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