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學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三維聯動·精準滴灌——石工院學風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要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學風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要充分認識高校學風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學風是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是教書育人的本質要求,是高等學校的立校之本、發展之魂。
西南石油大學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下稱石工院)在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嚴格落實學校《關于加強新時代學生學風建設的實施意見》文件要求,始終秉承“為祖國加油,為民族爭氣”的大學精神,立足“石油與天然氣工程”A+學科優勢,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將學風建設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能源領域卓越人才的關鍵環節,探索形成了“三維聯動·精準滴灌”新時代高校學風建設新模式,將“思想鑄魂、過程嚴管、精準支持”融入學風建設全過程,并在2024級石油工程11班的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打造出新時代高校學風建設的典型案例。
一、強化頂層設計引領,健全“三全育人”體系
石工院嚴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三全育人”工作理念,構建起“院領導領學-專任教師教學-輔導員導學-班主任引學-家長助學”的學風建設五級聯動機制。強化思想政治引領,通過黨支部對接班級、黨員骨干駐班,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管理,實現黨的創新理論覆蓋全體學生“零盲區”。強化教風帶動學風,培育“鐵人名師”,明確學術授業教師與育人引路導師的崗位職責,建立班導師、寢室導師、課外科技活動導師、學長導師任務清單,實現了課內課外、線上線下無死角協同育人。強化家校協同共育,輔導員在關鍵時間節點召開主題班會、年級大會,每學期舉行家校溝通會,借助數字技術打造學生在校學風表現、生活狀態實時反饋的“西油小石頭”云端家校聯絡平臺,構建“家校育人共同體”。通過頂層設計與機制完善,石工院實現了學風建設的系統化、規范化和常態化。
二、實施三維聯動發力,分類施策精準滴灌
(一)思想引領:鑄魂育人,凝聚學習動力
石工院始終以學風建設為抓手,多措并舉引導青年學生將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偉業。嚴格落實“選樹優秀典型”工作要求,選拔30余名GPA4.0+的頂尖學霸組建“鐵人先鋒宣講團”。學生骨干結合“妙筆生花”優秀筆記展舉行能源報國主題宣講12場,實現全年級學生全覆蓋,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能源行業在國家發展中的戰略意義,進一步堅定“強國有我、能源報國”的理想信念。
實施黨建帶團建促班建,石工院創新實施“1個黨支部對接3個班級”的結對共建計劃,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駐班黨員主動深入班級,圍繞“如何平衡專業學習與個人發展”“新時代青年如何以學識報國”等核心議題,精心組織16場“學風建設大討論”。建立“1+X”黨支部定點指導班團建設的考核評價機制,將班團入黨率、獲獎率、四六級通過率等指標納入黨支部年度考核,將黨支部的政治優勢、思想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學生日常教育管理的工作優勢,在全院營造出“比學趕超、篤行報國”的濃厚學風氛圍。
(二)過程管控:嚴格治理,規范學習行為
石工院嚴格遵照學校黨委的工作要求,以全過程、全方位監管為核心,貫徹落實“三進三查”制度,通過領導帶頭、全員參與、數據賦能,不斷筑牢學風建設根基。在“三進”落實上,形成“校領導帶頭示范、院領導常態化督查、輔導員日常巡查、班主任駐點保障”的四級聯動機制:領導主動走進班級,其中學校校長專程深入2024級石油工程11班主題班會,與同學們面對面交流學習經驗,勉勵大家珍惜大學黃金時光,在求知路上腳踏實地、奮勇爭先;院領導每周開展2次查課,重點督查課堂紀律、教學效果;輔導員堅持每月巡寢,實時掌握學生出勤與學習生活狀態;班主任固定駐點自習室,為學生提供即時性的學習指導與答疑服務,確保學業監督無盲區。
強化課堂教學管理,全面推行“無手機課堂”,并將“無手機課堂”延伸至大一晚自習場景,近600人次積極參與,恪守“無手機、無飲食、無喧嘩”準則,公共課出勤率從原來的89%穩步提升至99%;將圖書館簽到率、夜間離寢時長等關鍵指標納入動態監測,形成可視化數據報告。以作風建設為牽引,培育“鐵人先鋒督導隊”,創新群眾監督范式,發揮黨員政治素養與軍人紀律優勢,遴選100名師生黨員骨干、退伍士兵組建“學風督察隊”,實行學風建設周報制,營造了濃厚的比學趕超氛圍。
堅持思想引領,學院將理想信念教育貫穿學風建設全過程,推動學子實現學習觀念轉變。通過構建“能源安全+”課程思政體系,深入挖掘能源安全戰略的思政元素融入教育教學,形成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新格局。持續開展“油田專家總工進班級”“油氣精英大講堂”等行業認知品牌活動,強化學生的行業認知和專業認同,引導學生將“學石油、愛石油、獻身石油”的行業情懷深植學生心中。
(三)精準支持:因材施教,構建幫扶體系
石工院構建“預警-幫扶-提升-回饋”閉環學業支持體系,精準識別學業困難學生,組建“學業幫扶團”進行個性化輔導。每周組織英語四六級模擬考試,對已過六級同學給予托福、雅思考試費用獎勵資助。聚焦學生學業痛點與發展需求,不斷完善優化“紅黃牌”學業預警機制,對學困生制訂《學業復蘇計劃》;創新推出“學長導師制”,選拔成績優異、經驗豐富的高年級學長擔任新生一對一導師,幫助新生快速適應大學學習節奏;針對高數、工程制圖等公認的難點課程,專門設立“數理加油站”,每周開展2次專項輔導,由專業教師與學霸骨干共同授課,經統計,參與輔導學生的高數成績平均提升11.5分,有效破解課程學習難題。
創新組織模式,組建“鐵人先鋒幫扶團”,選拔109名優秀本碩博黨員擔任“黨員小導師”,以“1+6”模式對接新生宿舍,實現思想引領與學業幫扶雙向融合。依托國家級科研平臺,學院實施“本科生進科研團隊”計劃,形成“學科競賽+雙創實踐”雙輪驅動模式,形成覆蓋油氣行業全鏈條的育人場域網絡,讓能源報國成為優良學風的文化底色。
強化平臺支撐,以“一站式”學生社區為樞紐,深度整合校內外資源,建設黨員工作站,以“全員參與、全程貫通、全域覆蓋”為目標,打造“學術文化長廊”,定期舉辦“夢溪讀書會”“工匠精神”進校園系列活動,聯動科研團隊、校企合作基地、行業實訓點等多元學習實踐載體,推動科研團隊、學業導師等多元力量常態化進駐社區,構建起“1+N+X”的學習示范型社區育人平臺。
三、典型案例:思想引領打造優良學風培育新生態
2024級石油工程11班是在石工院“三維聯動·精準滴灌”新時代高校學風建設新模式影響下的典型代表。在校長進班勉勵下,全班凝聚共識,入黨申請率達100%,被評為“青春對話·科技報國”主題團課展演班級和黨班團共建示范班級,形成“人人講思政、事事有思政”的濃厚氛圍。
思想引領結出豐碩成果,班級平均GPA連續兩個學期穩居專業第一,英語四級大一學年通過率100%,六級一次性通過率68.58%。該班以實際成績證明了“思想強則動力足、信念堅則學風優”的深刻邏輯。
四、成效與啟示:服務教育強國的石工實踐
通過系統實施“三維聯動·精準滴灌”新時代高校學風建設新模式,石工院學風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本科生課程不及格率下降38.5%,四級通過率93.78%,13個班級實現英語四級通過率100%,授位率98%,居全校工科學院首位。近年來,學生年均發表SCI收錄論文580余篇,年均獲授權發明專利350余件,連續七屆獲中國石油工程設計大賽團體金獎,近三年在“挑戰杯”等國家級競賽中獲獎219人次。
石工院通過學風建設的實踐探索,總結凝練出三點重要經驗啟示:
1.堅持思想鑄魂與價值引領相統一。高校學風建設首要任務是解決“為誰學”和“為何學”的方向性問題。必須將“興油報國”的價值追求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把“石油精神”等紅色基因融入專業教育,使學生在掌握過硬專業本領的同時,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
2.堅持組織賦能與機制創新相結合。通過“黨建帶團建促班建”“鐵人先鋒幫扶團”等舉措,打破組織壁壘,構建師生發展共同體,確保學風建設有人抓、全程抓、協同抓。通過學業預警模型動態監測、精準干預學生學業狀態,提升幫扶精準度與育人質效。
3.堅持實踐導向與協同育人相融合。高校學風建設需要做到理論與實踐并重、多元力量協同共育,為學生成長發展筑牢根基,才能培養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面向未來,石工院將繼續胸懷“國之大者”,服務國家能源戰略需求,立足教育強國建設與青年成長發展的統一邏輯,持續打磨和提升“三維聯動·精準滴灌”新時代高校學風建設新模式,使之成為驅動優良學風、賦能時代新人的強勁引擎。新征程上,廣大師生將以更堅定的政治站位和更務實的工作舉措,著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為實現教育強國宏偉目標貢獻源源不斷的石大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