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深入開展“學習理工精神,砥礪卓越品格”主題班會
近日,武漢理工大學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全校范圍內組織開展了“學習理工精神,砥礪卓越品格”主題班會活動。活動緊緊圍繞“厚德博學、追求卓越”的大學精神,以“五度”特質(思想的深度、視野的廣度、人格的高度、情感的溫度、行動的力度)與“三心”價值理念(好奇之心、勇敢之心、敬畏之心)為核心內涵,通過系統化設計、多元化載體、精準化實施,有效推動了理工精神與班風學風建設的深度融合,引導廣大學子堅定理想信念、錘煉過硬本領,自覺將個人成長融入國家發展偉業。
一、深挖精神內涵,構建“三維聯動”學習體系
學校著力構建“理論闡釋-專業融合-實踐轉化”三維聯動的學習體系,推動理工精神入腦入心。在理論闡釋層面,各學院通過專題輔導報告、理論讀書會等形式,深入解讀理工精神的歷史淵源、核心要義與時代價值。在專業融合層面,汽車工程學院以新能源汽車技術突破為案例,闡釋“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以關鍵材料研發歷程為主線,展現“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信息工程學院聚焦芯片設計與通信技術發展,詮釋“攻堅克難、敢為人先”的奮斗精神。在實踐轉化層面,國際教育學院依托“武漢理工大學?中國車谷產業生態合作大會”等平臺,組織學生開展產業調研、技術交流,親身感受理工精神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中的生動實踐。
二、創新載體形式,打造“四位一體”育人矩陣
學校積極創新育人載體,打造“課堂講授+榜樣引領+文化浸潤+實踐鍛煉”四位一體的育人矩陣。在課堂講授方面,交通與物流工程學院構建“國家棟梁-理工先輩-身邊榜樣”三級育人體系,通過錢學森、鄧稼先等科學家的報國事跡,張連剛等學校老一輩學者的奮斗故事,以及優秀學子的成長經歷,實現價值引領的層層深入。在榜樣引領方面,船舶與能源動力工程學院以吳衛國教授團隊研發綠色智能船舶的科研歷程為范例,深入解讀一代代理工人“嚴謹求實、開拓創新”的精神品質;法學與人文社會學院將理工精神與專業特色相融合,通過傅正義院士、張國良校友等典型事例,引導學生筑牢“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職業信念。在文化浸潤方面,各學院組織開展“理工精神大家談”“我的專業與強國夢”等主題活動,營造崇尚科學、追求卓越的濃厚氛圍。在實踐鍛煉方面,管理學院通過設計專業實踐項目,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會計數據零誤差”的嚴謹態度和“信息系統持續優化”的創新要求。
三、注重成效轉化,夯實“三全育人”工作根基
學校堅持將活動成效轉化為育人實效,不斷夯實“三全育人”工作根基。一是強化思想引領,通過主題班會使學生對“厚德博學、追求卓越”的大學精神認同度顯著提升,理想信念更加堅定。二是優化學風建設,各班級以上述活動為契機,修訂班級公約、強化學業幫扶、嚴肅課堂紀律,學習風氣持續向好。三是提升綜合素質,學生在參與活動中拓寬了視野、鍛煉了能力、提升了境界,涌現出一批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的先進典型,引導學生傳承“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實干精神,明確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此次“學習理工精神,砥礪卓越品格”主題班會活動,是武漢理工大學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舉措。下一步,學校將繼續鞏固活動成果,持續探索理工精神育人的新路徑、新方法,引導廣大學子堅定信仰、砥礪品格、增長才干,努力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理工智慧和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