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明職顧問”輔導員工作室


為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化建設,緊密圍繞高校輔導員工作九大職責要求,努力構建高校思政工作研修與經驗交流的工作平臺,“輔導員在線 高等教育出版社微信公眾號”設置“輔導員工作室”主題欄目,面向全國高校優秀輔導員工作室征集稿件,旨在展示更多先進典型的高校輔導員工作室建設經驗與成效,持續提升輔導員隊伍的知識水平和核心素質能力。
工作室簡介
中國海洋大學明職顧問輔導員工作室始建于2009年,作為學校首批立項重點建設的輔導員工作室,始終秉持“教學—科研—育人”融匯共生的建設定位,成功獲評山東省首批示范性虛擬教研室。工作室以“知行其善,伴鑄職涯”為育人理念,依托教育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深耕數智技術,并與生涯教育融合創新,構建起覆蓋學生全成長周期的精準化育人體系,為高校輔導員工作室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提供可復制的實踐范式。
工作室組織架構
工作室現有成員32人(含主持人),形成以輔導員為主體、專業教師為骨干、企業高管為補足的融合團隊。其中有4名專業教授、4位企業高管,7名本校輔導員和17名不同高校輔導員,主要來自于慕課共建高校、駐青高校商學院思政工作聯盟、駐魯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聯盟等。
工作室分為四個研究小組,即生涯規劃、創新創業、就業指導和職業素養,每個方向6—9人,均由一名資深輔導員牽頭、一位專業教授和一名企業高管協助建設。建設兩支學生隊伍:POKE研習社負責運維生涯發展教育指導專用的POKE空間,紅旗智援實踐指導團負責指導各個學生項目團隊開展生涯專業實踐。

明職顧問工作室組織架構及成員分布圖
工作室建設經驗
工作室以學生生涯發展需求為導向,創新設計“點線面體”四維四階培養體系,形成貫穿大學四年的生涯教育閉環。通過實景啟發生涯規劃、實踐孵化創新能力、實戰提升求職技能、實訓拓展職業素養的遞進式培養,實現從個體指導到群體賦能、從單一教學到產教融合的立體化育人突破。

“四維四階”模式圖
(一)點上突破:精準畫像賦能個體成長
工作室構建“明職錄”職業生涯數字化管理系統,全程記錄學生職業素養提升軌跡,實現教學行為全要素數字化監測,為教育質量監測提供實時數據基座。聚焦學生職業核心素質培養個性化指導,開發“司南”AI大模型,整合管理學院近十年生涯發展案例和萬余條行業崗位信息數據,建立起涵蓋多維度學生成長數據的分析模型,提供24小時實時咨詢服務,動態生成個性化人才成長圖譜。開發選用虛擬實訓工具,將傳統課堂延伸至“一站式學生社區”場景下的“虛擬教學空間”。
(二)線上延伸:專項訓練激活就業動能
針對差異化發展路徑學生群體,每學期管理學院開展2—3次生涯發展主題系列班會。對相應發展方向學生群體在每一階段的具體學習任務和應達成的目標進行說明,分方向建立線上成長小組日志,全程跟進學生成長軌跡。開發主題班會微視頻147個、講解課件51個、說課文字近3萬字,幫助新任輔導員快速上手工作。
(三)面上覆蓋:數智融合構建教育生態
工作室線上打造“明職顧問”國家一流課程群,面向大一至大四開設《職引》《創踐》《求職OMG》《職熵》四門慕課。線下以解決社會真實問題為目標,把專業核心課的實踐環節系統梳理形成凸顯專業特點的創新性賽事,作為專業實踐教學的核心環節給予學分認定,形成“踐商研學”四大專業品牌賽事。通過線上線下協同推進,實現在“一站式”學生社區場景下“線上慕課+線下實踐”的數智化混合式生涯教育。
(四)體上互動:產教協同凝聚育人合力
工作室構建“企業—高校—學生”三主體協同機制,在提升核心職業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三個方面協同發力。企業負責實踐指導,為學生生涯專業實踐搭建平臺。高校專注人才培養,學生進行朋輩教育,為企業健康發展輸送創新人才。三方優勢充分發揮,各方需求得到滿足,極大調動育人主體的內在動力,形成產教學三主體協同育人的長效機制。
工作室建設成效
(一)深耕細作,成果斐然:管理學院育人實效顯著
工作室課程學習覆蓋學院所有本科生,學生滿意度99.7%。每學期開展學生一對一個體咨詢超400人次,舉辦各類工作坊、訓練營30余場、講座10余場,每年輸出學生參與創新性實踐約400人次。2024學年學院學生團隊獲教育部A類賽事國獎21項;學生職業素養穩步提升,獲得山東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邀請賽本研組一等獎。學生離校崗位落實率連續五年位居學校第一。
(二)輻射引領,惠及四方:課程與模式全國高校廣泛推廣
“明職顧問”四門課程均獲評國家一流課程,累計服務高校1598所,占全國高校總數的55%以上,獲得學分學生人數突破370萬。《創踐》入選人社部“全國十大創業培訓項目”,雙創教育模式納入《創業中國》案例集,成為國家級樣板。編寫教材《大學生憑什么找份好工作》被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科技大學等七家高校定為校用教材,獲評山東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優秀成果二等獎。中國政法大學將“明職顧問”課程群納入思政“全”課堂,得到人民網等媒體報道。青島大學將《職引》作為大一學生的通識必修課,獲評全國就業金課。
(三)聲名遠播,標桿樹立:社會影響力與權威認可卓著
工作室成員受各地教育廳邀請,先后為內蒙古、海南、陜西、山西、山東、河南等十三個省份高校輔導員介紹工作室建設經驗,在全國首屆混合式課程教學與管理論壇做主旨報告。工作室以生涯教育為特色獲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榮獲山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等多項榮譽。以學生社區為載體,形成的“學研賽戰”思專創融合育人項目獲評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項目,得到光明日報、新華社等國家級媒體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