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進鵬部長接受新華社權威訪談: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育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之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統籌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一系列新部署。
“十四五”時期教育事業取得哪些成就?如何全面把握好、貫徹落實好全會關于教育改革發展的新部署新要求?新華社記者采訪了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一起來看——
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
問:如何看待過去五年教育事業取得的成就,為未來發展打下怎樣的基礎?
答:“十四五”時期,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我國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我國已建成規模最大且高質量的教育體系,教育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有力有效。我們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校內教育和校外實踐雙向發力、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并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已經形成。堅持“健康第一”,全面落實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2小時,各地普遍探索實施課間15分鐘,學生“身上有汗、眼里有光”逐步成為現實。
二是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不斷提升。義務教育全國2895個縣域實現基本均衡,246個區縣通過優質均衡國家認定。今年秋季實行學前一年免保育教育費政策,惠及1200多萬兒童。我們還開展縣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努力為鄉村和縣城提供高質量高中教育。保障特殊群體受教育權益,實現各學段、各級各類學校、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
三是教育對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高等教育累計向社會輸送5500萬人才,職業教育供給了現代產業70%以上新增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我們積極回應國家戰略急需領域人才需求,扎實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推進人才供需適配改革,這兩年學科專業點調整比例超過20%。
四是教師隊伍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我們強化教育家精神引領,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引導廣大教師踐行共同價值;不斷鞏固提升教師待遇權益,開展教師支教幫扶,為中西部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五是教育對外開放合作持續深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STEM教育研究所在上海正式設立,為推動教育變革提供新的國際合作平臺。我們積極推進職業教育國際合作和高等教育海外辦學,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建設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等平臺,中國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已覆蓋220個國家地區。
全面把握好全會關于教育改革發展的新部署新要求
問:《建議》對“十五五”時期教育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如何全面把握好全會關于教育改革發展的新部署新要求?
答:全會對教育改革發展作出的一系列新部署內涵豐富、意義重大,充分體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建設教育強國的高度重視,彰顯了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為“十五五”時期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指引。我們要深刻領會“十五五”時期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地位,把握好教育的歷史方位和時代使命。
——我們深刻認識到,教育科技人才在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從教育自身發展的“小邏輯”,走向服務現代化強國建設、服務人的全面發展的“大邏輯”,把教育發展有機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有力支撐現代化進程中推動實現由大到強的系統躍升。
——我們深刻認識到,建設教育強國最終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當前,我國人口和社會結構的變化對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們要在建立科學且覆蓋各學段學齡人口變化監測預警制度基礎上,對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做好超前布局、優化資源配置、強化政策儲備,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教育公平和質量的新期盼。
——我們深刻認識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教育的初心使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我們必須堅定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社會主義的時代新人。
全面推動全會關于教育改革發展的新部署貫徹落實
問:下一步,教育部將如何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謀劃“十五五”時期改革發展、加快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總體思路與重點任務?
答:“十五五”時期是建設教育強國承上啟下、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我們要把全面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同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結合起來,加強與《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和教育強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銜接,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統領,以加快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科技自主創新和人才自主培養,精心謀劃一批重大戰略任務、重大政策舉措和重大工程項目,扎實推進“十五五”教育改革發展。
一是全面實施立德樹人“一號工程”。我們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擺在首要位置,實施新時代思政課課程方案,強化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試點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深化新時代偉大變革實踐育人大課堂建設,落實好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構建重大專項。持續推進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2小時要求,讓學生“身上有汗、眼里有光”。
二是加快推進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我們將構建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協同育人機制,優化高等教育布局結構,分類推進高校改革發展。深化學科專業調整優化行動,在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戰略必爭領域,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持續深化“新雙高”改革,實施高技能人才集群培養計劃,優化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發展、支撐產業發展的建設布局。
三是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我們將深入實施基礎學科和交叉學科突破計劃,建設國家交叉學科中心,以重大科研任務引領人才培養和學科交叉融合,以學科深入交叉融合催生重大基礎理論。持續加強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培養,穩定支持青年科技人才開展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通過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高等研究院,聯合多方力量,讓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四是不斷提升教育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我們將積極應對學齡人口變化,動態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擴大學齡人口凈流入城鎮的教育資源供給,探索建立市縣結合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推動基礎教育擴優提質,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動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辦好特殊教育、專門教育,穩步擴大免費教育范圍,實施縣域高中振興計劃。推動高等教育提質擴容,擴大優質本科教育招生規模。聚焦弘揚教育家精神,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深入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加強教育資源共享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優化終身學習公共服務。
五是持續推動教育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我們將深化教育評價改革,聚焦“破五唯”,持續推進以實踐成果申請學位。推動高考綜合改革,構建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試考核體系。加快中考改革探索,推進均衡派位、登記備案等多元化錄取機制。制定“雙一流”標準,并啟動新一輪建設。提升全球人才培養和集聚能力,加強國際學術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建設好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等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