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片在线观看网站,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四川少扫搡bbw搡bbbb,亚洲精品综合精品自拍

首頁 | 專題 | 2025 | 新時代高校統戰工作案例展示 | 南京理工大學:構建完善“1+3+X+N”工作模式, 深化大中小學鑄牢...

南京理工大學:構建完善“1+3+X+N”工作模式, 深化大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一體化建設

來源:南京理工大學 發布時間:2025-05-16 14:03:19

近年來,南京理工大學黨委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民族工作主線,以2022年6月牽頭成立的大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一體化建設聯盟(包含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市第29中學、朝天宮民族小學等6家單位)為基礎,大力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普及化、系統化、一體化,構建完善了“1+3+X+N”大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工作模式。

“1+3+X+N”工作模式圍繞推動大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工作目標,著力建設課程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三項工作機制,大力實施一系列校本特色舉措(X),輻射帶動一批省內外一體化共建單位(N),實現一體集中推進、多維優勢互補,讓鑄牢教育有形有感有效。


“1+3+X+N”大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一體化建設工作模式


一、聚焦培根鑄魂,完善課程育人一體化工作機制

整合學校師資教材、教學方式的優質資源,打造以“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兵器中國”等為代表的特色精品課程(X),聯合南京市第29中學、同仁小學等聯盟單位(N),共同提升課程育人的培根鑄魂效能。

一是打造精品思政課程。學校定期舉辦“攜手共育石榴籽,同心共筑中國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討會和集體備課會,將鑄牢教育納入聯盟成員單位“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建設中。定期組織專任教師前往南京市第29中學、同仁小學講授鑄牢教育主題思政課。2022年9月,邀請聯盟成員單位學生來校開展“學‘四史’迎國慶,各族青少年喜迎黨的二十大”活動,共上一堂情景思政課,被人民網、江蘇教育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報道。

二是創建校本特色課程。學校牽頭成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中心,獲批江蘇省首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加強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教材的研究與使用,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為核心、“中華民族大團結與偉大復興”等5門課程為支撐的課程體系,并在聯盟內予以推廣使用。

三是開發支教主題課程。學校積極推動各族大中小學生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依托研究生支教團、“常青藤”支教團,選派優秀學生赴中西部地區開展支教活動,為當地的維吾爾族、藏族、回族、苗族、土家族學生講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課程。支教活動已輻射到聯盟以外的多所中小學,三年來累計授課1200余課時,受益學生超過2000人。


南京理工大學同南京市多個民族中小學共同開上情景思政課


二、聚焦啟智潤心,完善文化育人一體化工作機制

挖掘學校辦學歷史、紅色文化的深厚底蘊,開展以軍工主題話劇《孔從洲》展演、中華健身龍舞表演等為代表的特色文化活動(X),聯合朝天宮民族小學、南理工實驗小學等聯盟單位(N),共同提升文化育人的啟智潤心效能。

一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校組織優秀學生和朝天宮民族小學學生結成“伴學對子”,結合中國傳統節日聯合開展“同演一場情景劇、同觀一組展覽、同跳一支民族舞蹈”等12項校園文化活動,幫助各民族學生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厚植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二是弘揚紅色軍工文化。學校傳承“強大國防,繁榮祖國”的“紅色基因”,吸引廣大中小學生參與武器創新設計大賽,走進中小學開展“兵器中國”“兵器美學”等主題科普,展演原創話劇《孔從洲》,大力弘揚軍工文化。

三是弘揚民族體育文化。學校緊扣民族體育運動“三進”工作法(文化進校園、項目進課堂、社團進賽場),舉辦兩屆中華傳統體育節,邀請聯盟成員單位學生一同參與龍獅、民族健身操等項目,通過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播,引導各民族自覺增強中華文化認同。學校首創的“中華健身龍舞”已在全國推廣,帶動300余所中小學12萬學生舞起中華健身龍,輻射人數50余萬。


南京理工大學牽頭舉辦南京市“紅石榴手拉手”大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一體化建設項目暨玄武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月”


三、聚焦知行合一,完善實踐育人一體化工作機制

發揮學校平臺載體、實踐渠道的獨特優勢,凝練以“青春紅石榴”社會實踐、“紅話筒”政治理論宣教等為代表的特色工作品牌(X),聯合青海民族大學、寧海中學等聯盟內外多家單位(N),共同提升實踐育人的知行合一效能。

一是共享學校實踐育人平臺。學校以兵器博物館、各類實驗室為實踐育人平臺,聘任少數民族學生擔任講解員。先后于2023年8月邀請新疆阿克蘇、伊犁等地區少數民族學生來校開展“紅色種子伴我行”夏令營,2024年10月邀請西藏拉薩市少數民族學生來校開展“鑄牢蘇拉團結情”研學實踐,讓學生在參觀兵器博物館、創新實驗室過程中,充分領略大國國防、前沿科技的魅力。

二是深化鑄牢教育社會實踐。學校組建“青春紅石榴”社會實踐團,前往新疆、西藏、青海等地中小學開展鑄牢主題社會實踐。聯合青海民族大學學生圍繞“農牧區村集體經濟”課題,深入青海省3個典型示范村開展調研走訪,形成近9萬字訪談記錄和調研報告。代表江蘇省高校前往拉薩市參加“民族團結,青春聚力”江蘇大學生暑期赴拉薩社會實踐民族團結專項活動,并作專題報告。

三是建強網絡思政教育陣地。學校“紅話筒”政治理論宣教團、“老西藏精神”宣教團開展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專題宣講內容,被聯盟成員單位官方微信公眾號多次轉載。學校借助抖音、B站等新媒體,組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五家渠第一中學、懷化市粟裕希望小學學生觀看“云端游南理”線上直播,在貴州、四川、新疆4所中小學同步放映我校大型原創話劇《獻身》,擴大優質思政內容的傳播渠道和影響范圍。


南京理工大學少數民族預科班學生與南京朝天宮民族小學學生開展“伴學活動”


當前,學校黨委在充分發揮大統戰協同機制的實踐經驗基礎上已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工作思路方法,未來,學校將持續改進,提升工作質效,以期為高校落實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提供借鑒范本。


責任編輯:武如云
相關閱讀
我要評論 已有 條評論
    全部評論
近年來,南京理工大學黨委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民族工作主線,以2022年6月牽頭成立的大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一體化建設聯盟(包含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市第29中學、朝天宮民族小學等6家單位)為基礎,大力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普及化、系統化、一體化,構建完善了“1+3+X+N”大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工作模式。
育人號推薦
  •  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紅旗智援博士團黨支部
  •  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紅旗智援博士團黨支部
  •  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紅旗智援博士團黨支部
  •  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紅旗智援博士團黨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