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 打贏教育評價改革攻堅戰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深入研究了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百年歷程,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決議》對于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經驗總結,在教育領域特別強調了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在“雙一流”新一輪建設周期全面推進之際,必須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以教育評價改革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堅決打贏教育評價改革攻堅戰,推動學校新時期創新發展,特別是“雙一流”建設取得更大突破。
一是要始終堅持正確的改革導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了改革從根本上是要遵循教育規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觀、人才成長觀、選人用人觀。不能把改革簡單地理解為減負,特別是改革重點和難點“破五唯”,是要引導確立科學的育人目標,確保教育正確發展方向,總體上應該是讓評價體系更全面、更包容、更具個性、更加科學,既有定性,也要有定量,更多地是對各項指標的合理應用,而不是簡單地不要指標。
二是要抓好學校改革的統籌推進。學校黨委目前已經制定了《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工作方案》,需要細化各項任務,有計劃有步驟地予以推進,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統籌好“破”與“立”,堅持問題導向,從黨中央關心、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問題入手,破立并舉,特別是要在“立”上下功夫。要統籌好改革的“階段性”與“長期性”,根據《總體方案》確定的兩個階段不同任務,充分考慮評價改革的艱巨性、長期性,按照近期、中期、長遠目標和任務穩步推進改革。要統籌好各類型評價的有機結合,按照“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的要求落實好改革任務,同時抓好各類型評價的綜合運用。要統籌好“扎根中國”與“融通中外”,從根本上是要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中國特色,同時合理借鑒、吸收其他國家和地區高等教育評價的有益部分。
三是要充分考慮不同學科差異性。教育評價改革決不能一刀切,要充分考慮不同學科的發展階段、發展水平以及發展特點是不同的,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以及學科所在的學院治理水平等方面都是存在很大差異的。有的可能已經形成了高度自覺,有的可能還需要適度激勵,有的可能還依賴硬約束,有的還需要在擴大基數的前提下實現高質量的突破,有的可能整體水平很高了可以優中選優。在這種情況下,一刀切的作法會忽視學科間的差異,對創新發展不利。應該在明確改革方向、改革原則的大前提下,允許各學科實事求是地“破”與“立”,鼓勵不同學科在改革探索上更實事求是,不過于強調步調一致。當前正在推進的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應該把教育評價改革作為重點內容予以統籌考慮并穩步推進。
教育評價改革牽一發動全身,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探索,及時總結經驗,及時調整完善方案,以攻堅克難的勇氣和智慧打贏改革攻堅戰,以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建設“雙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