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智慧平臺 創新開拓“四史”育人新路徑
一、案(an)例簡介(jie)
恰同學少年,智慧平臺思政育人正當時。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制定了《新(xin)時代學校思(si)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xin)實施方(fang)案》。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工作團隊聚焦“四史”尤其是黨史學習教育,圍繞“大思政”格局下的“三全育人”做了一系列嘗試和創新,通過新(xin)興科技(ji)+智(zhi)慧平(ping)臺(tai),發揮帶有專業特色的“四史”思政育人模式,更好地實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化理論為方法”“化理論為德性”“化理論為德行”的“三化”理念,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三感”(感動人、感染人、感化人)和“三度”(溫度、高度、深度)效果的實現。該系列成果獲評國家社科思政專項1項,教學展示國家級2項、省部級7項,軟件著作權3項,李伏清老師獲評湖南(nan)(nan)省(sheng)首屆最美(mei)思政課(ke)教師(shi)、湖南(nan)(nan)省(sheng)芙(fu)蓉學者(zhe)、湖南(nan)(nan)省(sheng)名師(shi)工作室;程成老師獲評湖(hu)南省輔導(dao)員年(nian)度(du)提(ti)名人物;學生系列作品獲評國家級、省級獎項14項。
二、具體做法
(一)從(cong)“指(zhi)尖”到(dao)“心尖”:線(xian)上虛(xu)擬仿(fang)真教學系統,增添思政育人趣味性
湘潭(tan)大學以“博(bo)學篤行,盛德(de)日新”為校訓,緊跟思(si)政教(jiao)學時(shi)代節奏、緊跟思(si)政課教(jiao)學改(gai)革創新步伐,打造“恰(qia)同學少年”線上虛(xu)擬(ni)仿真實(shi)(shi)驗(yan)和“四史(shi)”虛(xu)擬(ni)仿真實(shi)(shi)驗(yan)室。
“恰同學少年”線上虛擬仿真實驗根據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道德與法治》與湘潭大學特色思政課程《恰同學少年》的教學要求進行設計,以(yi)認知主義(yi)學習理(li)(li)論(lun)、行為主義(yi)學習理(li)(li)論(lun)、建構主義(yi)學習理(li)(li)論(lun)為理(li)(li)論(lun)基礎(chu),以三維虛擬仿真技術為抓手,從建構的視角依據不同歷史事件主題,對空間進行實驗內容布局,虛擬實驗空間;通過仿真部分真實歷史場景或經典歷史瞬間等核心要素,增強學習者的參與感、沉浸感、體驗感,既深化學習者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又激發其在情感上的認同與思想上的升華,最終實現培根鑄魂的教育目標。
(二(er))從“平面(mian)”到“立體”:360度虛(xu)擬仿真實驗室(shi),增強思(si)政育人吸引(yin)力
湘潭大學建設有(you)全國(guo)最全的“四史”虛(xu)擬仿(fang)真資(zi)源(yuan)庫和(he)(he)360度(du)虛(xu)擬仿(fang)真愛國(guo)主義(yi)教育(yu)實踐基(ji)地,提高思政育(yu)人的便捷性和(he)(he)實效性。
“四史”虛擬(ni)仿真實踐(jian)教(jiao)學基(ji)地(di)占地(di)150多平方米,一次能夠容(rong)納60余人參與虛擬(ni)體驗(yan),學生可戴3D眼鏡或(huo)裸(luo)視、或(huo)自主(zhu)游覽或(huo)固定路(lu)線,360度全(quan)沉浸式感(gan)受分(fen)散在全(quan)國(guo)各地(di)的(de)愛國(guo)主(zhu)義教(jiao)育(yu)基(ji)地(di),全(quan)校本科生足不出校就能“游覽”中國(guo)共產(chan)黨歷史展(zhan)覽館(guan)、中國(guo)共產(chan)黨一大(da)(da)會址紀念館(guan)、新中國(guo)成立70周年展(zhan)覽館(guan)等40多個黨史教(jiao)育(yu)場(chang)(chang)館(guan),在全(quan)景(jing)式、全(quan)過程、高還原的(de)場(chang)(chang)景(jing)中學習黨史知(zhi)識。該(gai)項(xiang)目旨在通過虛擬(ni)仿真技術(shu)充分(fen)發揮愛國(guo)主(zhu)義教(jiao)育(yu)實踐(jian)基(ji)地(di)在思(si)政(zheng)育(yu)人中的(de)作用(yong),這是(shi)“大(da)(da)思(si)政(zheng)”格局下“三全(quan)育(yu)人”的(de)有益嘗試(shi)。
(三)從“配角(jiao)”到(dao)“主角(jiao)”:智慧(hui)平臺(tai)金微課,強化思政育人學生主體(ti)性
積極響應實(shi)施國家級和(he)省級一流課(ke)程建設“雙萬(wan)計(ji)劃”,著力打造(zao)具有(you)高(gao)階性(xing)、創新(xin)(xin)性(xing)和(he)挑戰性(xing)的(de)(de)線(xian)上、線(xian)上線(xian)下混合、虛擬(ni)仿真(zhen)的(de)(de)“金(jin)(jin)(jin)課(ke)”,探索智能教育新(xin)(xin)形態,推動課(ke)堂教學革命。以學生為(wei)主體(ti)、教師為(wei)主導(dao)的(de)(de)智慧平臺金(jin)(jin)(jin)微課(ke)團隊,先(xian)后打造(zao)出來了《恰同(tong)學少年(nian)》《湘談“四史”》《百(bai)年(nian)百(bai)地(di)正青春》系列金(jin)(jin)(jin)微課(ke),投入(ru)到思政工作尤其是教學中。
《恰同學少年(nian)》課程依托校本特色教材,緊緊圍繞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青年時代的自我實現之路展開,分為理想信念、愛國情懷、修學儲能、磨礪意志和友愛親情五個部分講述故事。本門課程的特色在于一是組織學生團(tuan)隊(dui),參與到案(an)例(li)資料的整理(li)、故事升(sheng)華、主題(ti)(ti)凝練和PPT制作過(guo)程中。二是精選學生有(you)關系(xi)列主題(ti)(ti)的原(yuan)創性作品,如2021級學生結合《恰同學少年》不同篇章,以油畫、連環畫、剪紙、掐絲、復合材料等多種形式,融入自身的領悟和情感,藝術再現百年黨史波瀾壯闊,實現了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和情感碰撞。同學們在查閱資料中學習黨史,在藝術創作中提升境界。從美育教育、思政課程多個維度實現了共贏。三是緊貼處于“拔節孕穗”期(qi)的大學生“扣好人生第一(yi)粒扣子”的需求(qiu),注重理想信念等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的養成,主要面向大學生開設,也適合中小學學生群體業余學習。
《湘談“四史(shi)”》50講采用“微視頻+文稿+學(xue)生互動原創詩詞”的方(fang)(fang)式(shi),豐富思政(zheng)教(jiao)學(xue)內容。該課(ke)(ke)程(cheng)選擇(ze)“四史(shi)(shi)”中(zhong)的50個問題(ti)式(shi)主題(ti),通過學(xue)生參與、課(ke)(ke)后原創呼應等方(fang)(fang)式(shi)呈現,在湘潭(tan)電視臺(tai)、這里是湘潭(tan)、學(xue)習(xi)(xi)強(qiang)國(guo)等平臺(tai)向社會開放,其中(zhong)第二(er)講獲(huo)學(xue)習(xi)(xi)強(qiang)國(guo)首頁推薦,閱讀量近26萬(wan),系列閱讀量和受益者(zhe)超百(bai)萬(wan)。目前《中(zhong)國(guo)共(gong)產(chan)黨(dang)歷史(shi)(shi)》《新(xin)中(zhong)國(guo)史(shi)(shi)》《改(gai)革開放史(shi)(shi)》《社會主義發展史(shi)(shi)》四門(men)課(ke)(ke)程(cheng)已全部在學(xue)習(xi)(xi)通上線。
《“百(bai)(bai)年百(bai)(bai)地(di)正(zheng)青春”大學生(sheng)思政微講述》系列作品均由大學生“自創、自編、自講”完成,由湘潭大學和湖南教育電視臺組成聯合導師團隊進行創作指導,湖南省內外相關高校共同參與聯合攝制。湘潭大學青年學生及他們在全國范圍內的“伙伴們”,通過“紅色研學+融合傳播”的形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建黨百年”為主題,在全國范圍內選取100個地點,進行“實地紅色打卡”或“在線紅色打卡”,并以新時代大學生的視角,撰寫一篇臺本、講述一個故事、分享一段理論,最終攝制成一部短視頻。該系列作品是湘潭大學在思政教育改革上進行的創新探索,助推學習教育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作品整體強調思想性、共鳴感和傳播力,力求“紅色研學”與“融合傳播”的有機結合。
三、開展成效
通過兩年多的實(shi)施,取得以下成效:
(一)學(xue)生評價。團(tuan)隊(dui)(dui)在“大(da)思(si)政(zheng)”格局(ju)下的一系(xi)列(lie)創新(xin)和嘗試得到了學生(sheng)的一致(zhi)好評,在線上調查中(zhong),學生(sheng)對團(tuan)隊(dui)(dui)的敬業態度、思(si)政(zheng)教(jiao)育(yu)內容、創新(xin)方式(shi)等表達(da)了高度認(ren)可,在豐富知識、優化能力、開拓視野等方面收獲很大(da),“顛覆思(si)政(zheng)印象”“耳目一新(xin),潤物無聲”評價(jia)頻(pin)現。
(二)學校(xiao)和教育主管部門評(ping)價。基于以上(shang)“四史”智慧平臺思(si)政(zheng)育人模式(shi)的探索,獲(huo)評全國社科基金(jin)思(si)政(zheng)專項、高校慶(qing)祝建黨百年精品展播,湖(hu)(hu)南(nan)省“最美思(si)政(zheng)課(ke)教師”、湖(hu)(hu)南(nan)省名師工作室、湖(hu)(hu)南(nan)省金(jin)課(ke)立項、湖(hu)(hu)南(nan)省虛(xu)擬仿真一流課(ke)程等(deng),同時榮(rong)獲(huo)教育部(bu)關工委(wei)最佳(jia)短視頻、大學(xue)生心中的思(si)政(zheng)課(ke)、湖(hu)(hu)南(nan)省第六(liu)屆網(wang)絡視聽(ting)節目大賽等(deng)各級獎項。
(三)社(she)會媒介和平(ping)臺評價。虛擬仿真課程的應用和推廣被學習強國、黨建網、新湖南等諸多平臺推送,成為黨校示范課程。黨史學習教育學生基層宣講團得到學習強(qiang)國、新華社、人(ren)民網、《光明日報》、湖南衛視新聞聯播等眾多媒體報道,其中學習強國推送累計100余次,受眾累計多達數百萬人次,形成黨史教育創(chuang)新標桿。